中国航信机场运营平台在长沙机场投产试运行(图)
发布时间:2017-11-20 作者:黄长春、吴啟彪 来源:机场业务部 字体大小:  A+      A-

        【机场业务部 黄长春、吴啟彪报道 吴啟彪摄影】 2017年10月,长沙机场航班放行正常率达到90.0%,中国航信机场运营平台助力机场智慧运营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 

   

        随着国内外机场管理水平的提高,现代机场已由传统生产保障型机场向运营管理型、航空城管理型机场迈进,信息系统也从单一的信息集成型向运营管理型发展,以满足数字化机场、智慧型机场需要。根据《“十三五”中国民航科技发展规划》,要建设一批智慧机场示范工程。但目前机场各运行单位的信息系统普遍存在信息共享不足、协同运行不够的情况,以致难以形成合力,对机场各部门协同运作和挖掘数据潜力非常不利,而这也是目前很多智慧机场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运营难题。基于上述痛点,由机场业务部和研发中心机场产品研发部主导设计的机场运营平台应运而生。中国航信机场运营平台(A-CDM, Airport information-based collaborative decision)是中国航信根据民航局航班正常管理规定等文件,创新航班运行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强化指挥中心对航班运行的控制和参与方的业务协同,实现机场对航班各个生产环节的全局把握和精细控制,精准发现异常,指挥关键航班,增强预警能力,提高机场航班运行效率的生产运营系统。同时,量化运行考核,为机场监管、调度、监察、值班等不同层级的用户提供航班运行监管、协调调度处理和状态收集等功能。对各类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时呈现机场运营态势,并为机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该项目,中国航信充分证明了团结一致打硬仗的能力以及航信员工的兢兢业业的风险精神。来自各部门的同事们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战友情。由于项目驻场周期长,不少项目组成员在加班中度过了的生日。系统接入了机场现有生产系统,必须要等到停航以后才能实施系统联调,研发中心机场产品研发部的赵岩兵,在自己42岁生日之际,到场进行项目实施,在恒温18℃的机房里,连续奋战一周,白天代码开发、停航后系统联调,最终确保系统提前点亮。系统业务范围广,需要开通的网络策略非常复杂,网络部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移动科技提供的前序航班信息是系统重要数据源之一。经过近两个月的观察,航班预达时间30分钟内精确到3分钟内,比空管、集成数据源更精确,得到了机场运控中心的高度肯定。

   

        9月18日,长沙机场正式试运行的业务通告,标志这中国航信机场运营平台在长沙机场初战告捷。其实,自7月31日第一阶段试运行以来,系统便初显成效。8月,长沙机场航班放行正常率达到80.6%;9月,航班放行正常率为86.5%;10月,航班放行正常率达到90.0%。也正因为此,产品也受到了机场方的好评。2017年9月,人民网、中国民航网均对本系统进行了报道;10月,湖南财经电视台也对系统进行了报道,将系统比喻运控中心的“最强大脑”。

   

        2017年8月16日,民航局发布《关于进一步统筹推进机场协同决策(A-CDM)建设的通知》明传电报,要求加快机场协同决策系统的建设。中国航信机场运营平台恰逢其时。

热点排行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RSS订阅  |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网上调查  |  常见问题

中国民航信息集团有限公司暨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6014661号-16